这个活动时兴致勃勃,他希望由此筹集到建设废旧电池处理厂的资金。
“全国的废旧电池有专门的渠道回收,有专业的工厂进行处理,对环境无害,这个工厂能长期运转下去,这就是我追求的目标。”他说这些话时依然执着、自信。
社会企业家
“废旧电池大王”、“环保狂人”、“堂吉诃德”……外界给他很多醒目的称谓,而已届不惑的王自新在名片上印了“社会企业家”几个字给自己定位。
至于为何称自己为“社会企业家”,他说是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研究社会问题,要让企业参与进来提出解决方案。”
他以废旧电池为例说,只是依靠志愿者的话,只回收不处理,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每年租金接近4万元,已经租了3年,前几年有个公益组织捐给我们17万元,大部分都用来租仓库了。”
不过,“自造血”的方案看起来很美,但似乎还不是足够现实的资金解决方案。而且,即便建起了厂子,如何维持运转还是个难题。
有专家称,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种废旧干电池的回收工艺能够投入产业化并坚持生产,其中有一重要原因就是资源化率低。如许多研究工作小试中锌的回收率一般为70%~80%,锰的回收率80%~90%,如果扩大到工业化生产回收率可能将更低。按这样的回收率工厂无法获益。
在王自新的仓库里挂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让我们共同为废旧电池安个家”。“我人生奋斗的重点就是处理废旧电池。从让公众参与开始,能不能影响到政策不用考虑,那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王自新说。
相关背景:
废干电池处理“三化”
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介绍,到2006年,我国销售的电池已达到无汞水平,即汞含量低于电池重量的0.0001%.国家不鼓励收集已达到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