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活动还要进学校、进娱乐场所、进社区。这些宣传还要与国家确定的各个环境日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在社会上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和作用。
日本:细到极致
日本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起初只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随着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发展,垃圾分类也越发细化和复杂。
日本《废弃物处理法》规定,胡乱丢弃废弃物者最高可被处以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4万元)。在日本一些街头,可以看到贴着的宣传画,警告不法丢弃垃圾者可能遭到什么样的处罚,要求公民如发现乱丢废弃物者,立即向地区役所或警察署举报,并写明举报电话。东京、长野等地都发生过乱扔垃圾被罚款甚至遭起诉的案例。
繁琐的垃圾分类也给日本带来了丰厚回报。通过垃圾分类,日本年处理垃圾量大幅减少,解决了垃圾围城的问题。以大阪为例,2013年大阪市处理垃圾量为102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了9%,而在1991年的高点,这一数字为217万吨。
垃圾分类后,不可再生的垃圾被埋藏或用于焚烧发电,可再生资源被分类回收。除了报刊、纸板箱、塑料饮料瓶等成分相对单一的可再生资源外,电子产品会被解体以回收其中的贵金属等可用资源。废弃食用油被加工制成生物燃料。日本回收垃圾所生产的再生塑料、废钢等,不仅用于满足本国资源需要,还出口海外。
结语:任重道远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4年中国固体废弃物年产1.9亿吨,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垃圾生产大国。据2012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全国的生活垃圾总量已增至2.39亿吨。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电子垃圾产生国,到2031年,我国主要家电产品报废量将达到5.16亿台,计1300万吨。仅仅在2014年,我国就淘汰了4亿部手机。这些垃圾“产量”,恰恰和我们社会高度消费的生活实践与习惯相关。
全世界垃圾年增长速度为8.42%,中国垃圾年增长率达10%以上。在杭州,20年杭州市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