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看到,仅今年,汤泽念就4次上门,分别送了4件棉衣、400只小蛋糕、2箱苹果和300元现金。
在他的影响下
儿子也乐于助人
自家条件不好,为何还要做慈善?汤泽念说,最早是受到父亲影响。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在1944年铁佛寺战役中失去了双腿。“从小我就看着父亲在没有双腿的情况下生活、工作,知道残疾人的痛苦。父亲也告诫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尽力去帮助他们。”
同样的,他也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学会艰苦朴素,学会感恩和帮助他人。孙晨晨今年25岁,他告诉记者,受父亲影响,从小学开始每逢捐款活动他都参加,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当兵。有了收入后,他捐款的次数更加频繁,有时候一个月拿到手2300元,捐了2000元。2015年底,他回了一趟邳州老家,给当地敬老院、民办中学和一个贫困家庭各捐了500元,而在此前的几个月,他参加镇江的一个慈善活动时,已向妇联捐了3000元……
也有人质疑老汤,为了做慈善自己吃苦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带着妻子儿女?妻子孙华玲却不以为然,反而很崇拜丈夫,“我也想帮助别人,但总是害羞,他在前头,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听妻子这么说,老汤沉默了一会儿,抹了把脸说,“比我们难的还有很多,我现在的条件能维持我最低的生活需求,剩下的多出来的就拿出来帮助别人。钱多就多给点,钱少就少给点。”
推荐人:镇江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宣传科科长 彭鹏
最不起眼的他
坚持做慈善
大约5年前,我联系了一位附近的师傅上门来收旧报纸、空纸箱,这是我与汤泽念的第一次见面。因为他的热心、及时,以后的时间里我们接触越来越多,也渐渐熟悉了他的故事。
2014年春节前的某一天,才第一次到汤泽念的家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不到30平方米的车库里住着他和他的母亲、妻子、孩子,因为是小区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