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由政府投入和运营,属于公益性事业,“我们过去这项工作比较欠缺,目前所采取的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扶持、部门分工协作加强管理、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投资的运行模式,还是无法根本上解决面广量大的老旧小区固定网点选址难的问题。”
同时,中心分拣站建设滞后、处理能力不足也是制约瓶颈。目前,只有两个中心分拣站,且规模较小,一个占地7亩,另一个占地10亩,每一个中心分拣站的日处理量最大负荷也就在80吨左右,而新的中心分拣站建设则迟迟未有进展。“按照我们的设想,在城区东南、西南再落实2-3个中心分拣站,面积在20亩左右,能基本覆盖城区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点。”施俭毅说。
出路
规范收废行业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规范收废行业需要同时发力政府和市场同时发力
数据显示,苏州大市范围从事废旧商品回收的经营户中,有工商登记证照的有3513户,其中个体2125户,私企1272户,国有资本企业116家;全市约有4万名废品收购从业人员,其中城区从业人员有1万多人,约90%为外来务工人员,绝大多数是无证无照经营。
“其实,对于无证无照的经营户,政府部门一直在加强整治,但依旧屡禁不绝,关键是有市场、有利润空间在”,李红说,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回收体系和模式,通过规范化、便捷化的回收服务,以及公正的计量、透明的价格等引导和方便居民“销废”。据了解,元和中心分拣站运营一年多来,周边原有的7家分拣站已有3家无证分拣打包站因业务量影响而主动关闭,达到了当初“疏堵结合”、用“市场之手”挤压无证经营的预期效果。
同时,目前在姑苏区布点的79个回收网点,有39个是原经营户加盟的,“对他们来说,政府提供固定场所,生意也不受影响,经营更加规范,不用再去到处‘打游击’了,”李红说。而在白洋湾中心分拣站,中标经营的盐城人许永喜,1999年就来苏州从事废品回收,在这里他只需每年付相应的租金,厂房、设备都由政府投资,连运输车辆的上牌都不用自己操心。许永喜说:“收废市场其实很乱,很多都是‘七两秤’,老百姓以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