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造纸协会提供的数据,2003年上海全年纸品消费的总量为200万吨(人均年消费为115公斤)。按照纸张使用结构情况,估计至少可以有 60%、近120万吨可以使用再生纸。但是当前全年上海再生纸使用量不足50万吨(主要用在工业用纸),至少还有70万吨的使用空间。
按照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预测,2010—2015年上海纸张需求量将在 260—300万吨左右。如果再生纸能占到60%,再生纸需求量将可达160— 180万吨的使用空间。
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上海市废纸回收利用工作的初步考虑应该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结合国际大都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以进一步完善废纸回收利用体系为核心,逐步强化综合协调管理,整合市场体系,促进产业关联环节的衔接,建立以社区回收为基础的新型回收网络,开办各类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吸纳和组织从业人员进入交易市场开展合法经营,形成适应特大型城市特点的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废纸回收利用管理和运行体系。
为此,建议如下:
(一) 加快制定推广使用再生纸的管理规定
借鉴国外做法,通过颁布实施“废纸利用管理办法”或“再生利用促进办法”等地方规章,明确政府和一些用纸大户(如新闻单位、印刷厂等)在近三年或近五年再生纸使用率和废纸回收目标,要求造纸企业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废纸作为生产原料;给予废纸回收企业一定的政策性补贴;倡议消费者把废纸分类送交到指定的回收处。
(二) 完善废纸回收体系
完善管理体制。加快建立上海市废品回收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可由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协调工作推进。
完善废纸回收渠道。建立诸如各级政府、事业、企业的各类办公文件、杂志、账簿、书报等废纸回收渠道,各级单位保密文件、作废有价证券、须销毁的各种不良书刊等废纸回收渠道,居民废纸回收渠道等。
加大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废纸回收网络。把完善社区废纸回收网络与创建万人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将废品回收网点的建设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规定新建居民小区必须规划配套建设废品回收点。
(三) 建立上海废纸交易平台
可由上海市经委、废品回收行业协会和上海造纸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由回收企业、造纸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上海废纸交易平台。可通过有形市场或无形市场,使回收企业与上海市主要造纸厂之间形成供销关系、战略联盟或合作关系,使上海回收废纸优先满足上海市生产厂家需要。
(四) 创新废纸回收机制
结合社区助残工作,开展“捐报纸(废纸)、献爱心”活动,形成社区废纸回收机制。由政府宣传鼓励各家庭(尤其可以发动学生)捐献报纸给社区 (或居委会),社区通过出售废纸所得来补贴社区贫困人群,达到一种双赢,形成良性循环。
建立废纸兑换再生纸的激励机制。在各回收网络中,允许市民用废纸兑换再生纸。参照废纸的市场收购价格,一定量的废纸可以兑换超过其收购价格的再生纸或再生纸制品。
(五) 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收费,建立废纸回收的配套机制和成本约束机制
通过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收费制度,使居民形成废纸、废品与其他垃圾分类处置的习惯。尤其可以将废纸的分类处置作为全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突破口。
建立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收费机制。生活垃圾处理费为经营服务性收费,采取市区两级政府指导价管理,按照先单位后居民、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开。由政府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
(六) 加快推进建立再生纸生产企业
通过引进外资或与北京造纸七厂合作,结合上海国有纸厂的改革,加快推进建立上海文化用纸再生纸企业的发展。
(七) 加大推广再生纸使用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政府作为推广使用再生纸的主体,不仅要带动使用,而且要加大宣传。首先,让全社会充分了解使用再生纸,让人人了解使用再生纸对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义。其次,让全社会了解再生纸(白度为82度—85度)最适宜保护眼睛,使用再生纸可以保护我们眼球。第三,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使用再生纸的社会时尚。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和市民参观再生纸厂,让消费者切身体会再生纸的生产过程,充分了解再生纸及其综合效应。
(八) 制定废纸原料质量标准
由造纸技术部门牵头,组织纸厂等各有关方面,制订废纸原料质量标准。由于纸张的种类多达几千种,纸张性质也是各种各样,废纸回收利用也要根据废纸的具体质量而定。所以要想提高废纸质量,提高废纸利用价值,废纸质量等级标准是必需的,也是供应使用双方验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