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规模在持续扩大。
“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七大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中,四项相关于再生资源产业,包括建设80个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若干再制造产业化园区和一系列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
在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现代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产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发展模式上都取得了极大进步,节能减排效果日益彰显。
刘强就此指出,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整体正处于从高度分散、缺乏规范的完全市场化状态过渡向宏观调控下的相对集中、规范有序的市场状态进程中。
“再生资源产业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一方百姓赖以生存的希望产业。”刘强说,“如大连庄河市等一批城市已明确将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带动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安徽界首、浙江永康、安徽凤阳、河北邯郸等地的再生资源产业产值甚至已达地方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报废船舶、废玻璃、废电池等十类再生资源的回收总量约2.45亿吨,回收总值6447亿元,进口量达到了4132万吨。
其中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报废船舶五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共进口4132.4万吨,同比下降8.9%;降幅最大的报废船舶同比下降57.1%,只有废塑料进口略有增长4.7%。
刘强介绍,“十二五”期间此五大类别的再生资源进口总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4000万吨~5000万吨,但进口企业数量及批次则大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2008年开始中国再生资源利用量已经超过了2亿吨,并已成为中国资源供给总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刘强说,“几年间行业聚集度已然显着提高。”
他指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取得了快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