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年限后,存在舍不得扔的情绪。此外,当前的家电回收体系不健全,折旧随便给几十块钱,没有统一规范的回收网点。
相关政策亟待出台
据了解,自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于去年12月31日到期。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退去,废旧家电便成了消费者一块心病。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政策施行期间,一般消费者换购七八件家电,往往能节省四五千元。而如今卖给收废品的,往往一台电视、冰箱就十几元到上百元,导致消费者不愿更换旧家电。
事实上,“以旧换新”政策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废旧家电乱丢乱弃。这样一来,环境污染、健康安全等问题凸显。陈礼明表示,尽管监管家电超龄难度较大,不易实现,但是政府可以重新推出类似“以旧换新”的政策来引导消费者正确处理超龄家电。
超龄家电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但是为何国家没有出台法规加以规范。对此,罗清启向记者表示,想要从政策法律、监管方面来解决难度较大。“家电不像汽车,如果说一辆汽车坏在路上,或者存在较大隐患,可能会引发交通堵塞和重大交通事故,这个后果是极为严重的,所以国家对汽车有强制报废的规定。”
记者发现,回收超龄电器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虽然有相关的家电使用年限的标准和法规,但是目前还没能深入落实,执行力度不够,宣传也没有跟上。对于回收后的超龄电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刘春华认为要想彻底解决这一市场现状,家电知名品牌都应该自觉地负起责任。首先,大力向消费者普及超龄电器带来的危害,让消费者从意识里认可电器适时更新的必要性。其次,推出超龄电器回收享补贴等活动形式,调动消费者更新电器的积极性。
梁振鹏对此表示认同,首先,从市场角度来说,国家再度出台“以旧换新”政策,进行财政补贴,无疑是一个很好地解决办法。其次,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可以采取“谁生产、谁负责”,在自己的销售网点、售后网络体系里建立回收点,按照统一回收制度回收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