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影响功能,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配方中添加防雾剂(流滴剂)。这些具有表面作用的化学品,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加入。可使冷凝而成的小水滴分布成连续的透明的薄层。这种添加剂的功能是提高聚合物表面的临界湿润张力,缩小水与聚合物表面之间的接触角。
防雾剂(流滴剂)按使用方法可分为添加型和涂布型。
聚氯乙烯制品中只有在农用薄膜和一些高档包装膜中添加防雾剂(流滴剂),并将一些农膜形象地称为“防滴膜”。
在聚氯乙烯配方中应用最多的防雾剂是单硬脂酸甘油脂,用量为0.3-5phr,防滴农膜中加入量偏大。另外,甘油单油酸酯、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聚环氧乙烷(20)甘油单硬脂酸酯等,以及一些专用配方产品,如美国Drem公司的Dremplast100等均可在聚氯乙烯薄膜中应用,其用量一般为1—1.5phr,专用防雾剂配方用量偏大,为2—5phr。
为提高聚氯乙烯压延棚膜的透光率和增温效果并减轻作物病害,促使作物增产,已开发生产流滴消雾耐老化扩幅聚氯乙烯压延棚膜,这种棚膜添加3%—3.5%流滴消雾剂。聚氯乙烯压延棚膜流滴剂由多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得。目前使用的流滴剂多由硬脂酸聚甘油脂、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S-60)、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S-40)等复配组成,三者比例可为1:0.6:0.4。
七、防霉剂
塑料在适宜条件下,由于微生物尤其是霉菌的作用,会变色产生霉斑,甚至生长菌丝。不仅外观受到破坏,而且机械及电气等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造成浪费,并给环境卫生带来危害。防霉剂就是能杀死霉菌或抑制其生长的一种化学添加剂,能保护聚合物材料免受霉菌侵蚀。
聚氯乙烯本身虽对微生物的腐蚀是不敏感的,但是,当添加了各种助剂以后,就有可能助长导致聚合物降解的微生物孳生。像增塑剂、润滑剂甚至某些热稳定剂均是细菌和霉菌生长的食源。研究表明:甚至在只用不受侵蚀组分配成的聚氯乙烯塑料中,由于从外部染上了食源,这个塑料表面上也会出现微生物的生长。由于软聚氯乙烯中通常含有大量的上述助剂,是最常见的易受微生物侵蚀的聚合物。
聚氯乙烯配方中一般不添加防霉剂,只是在制品有防霉抑菌要求时才选用防霉剂。目前可用的防霉剂主要有五氯苯酚、五氯苯酚钠、水杨酰苯胺、8-羟基喹啉铜双(三正丁基锡)氧化物、N-(三氯甲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2,2’-二羟基-5,5’二氯代二苯基甲烷等。用量一般为0.5%—1.0%。
目前已有报道,在聚氯乙烯聚合后期加入抗菌剂,制成抗菌聚氯乙烯树脂,以提高聚氯乙烯制品抗菌防霉能力。
八、偶联剂
偶联剂也称表面处理剂,是一种能通过化学和(或)物理作用将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原来不易结合的材料较牢固地结合起来的物质。主要用于无机增强材料或填料(极性物)与非极性的聚合物之间。偶联剂不仅可使填料和聚合物紧密相连而达到良好的机械强度,而且填料经过偶联剂处理后,聚集的颗粒直径大多明显减少,可提高填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