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开始在电动车废旧蓄电池回收领域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蓄电池生产企业要对自身出售产品承担回收责任。”胡淑恒说。
“目前我们的产品都有激光喷码,可以追踪产品流向,尽最大可能确保产品回收。简单来说,就是我卖给你1000个电池,下次要返还我1000个废旧电池,如果不够,看看编号就知道缺了哪个,去了哪儿。不过要实现100%回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薄文山说,“另外农村地区的销售交易往往使用现金,没有发票和银行流水,很难追责。同时,车辆丢失、遗弃,或者将电动车整体卖给维修点报废等问题在农村地区也很突出,客观上为监控废旧蓄电池去向带来一定困难。”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因地制宜采取相应举措,多管齐下实现行业共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艰难,但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行业未来依旧看好。
“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是朝阳产业,是能把‘垃圾’变成‘资源’、化腐朽为神奇的行业,有光明的前景。”沈岑宽说。
不过,目前行业内最迫切的希望就是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同时给予适当的扶持政策。
“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尤其针对农村市场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薄文山建议。
沈岑宽表示,目前根据国家税收标准,冶炼企业的纳税比例仍然过高;然而在国外,类似产业基本上是免税。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一定发展困难。“如果降低税收,企业就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方面。”沈岑宽说。
“目前,针对废旧蓄电池回收企业的扶持政策并不多,希望政府多在拓展收购销售渠道、节约运输成本等方面予以一定支持。”冯先生说。
“从管理层面看,相关部门需要对不正规行业加强监管、进行取缔;从政策层面看,相关部门应该对行业内的企业采取扶持政策,激发企业积极性;从企业层面看,随着环保制度完善,企业也应做好技术创新,增强自身环保能力。”胡淑恒说。
在采访中,很多人都谈到了目前正在兴起的共享电动车,这似乎让大家看到了新的希望。“共享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蓄电池市场。相信几年之后,就会有大批废旧蓄电池逐渐流入回收领域,而且这部分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于回收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不排除将来会有合作的可能。”沈岑宽说,“不过前提还是相关部门要出台规定,加强监管,确保经营共享交通工具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对废旧蓄电池进行处理。”
■记者手记
多方合力,保障回收有力
废旧蓄电池若随意丢弃,将带来严重环境污染,而污染一旦发生将很难修复。因此,废旧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不应仅仅被视为属于经济领域,也应该被视为属于民生领域。这就尤其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合力,推动废旧电池正规回收链条的形成。
当前,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行业内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废旧电池追溯机制,并不断扩大正规回收的覆盖范围。对于解决正规企业的运营困难,相关部门应适时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企业构建通畅的回收渠道;而作为消费者,在多卖几十元钱与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之间,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坚决不将废旧蓄电池卖给非法商贩。
总之,绿色环保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谨慎处理每个废旧蓄电池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