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途径,又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工具。
二、强化分类、系统处理
强化分类,建立涵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是我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
第一,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易腐、可回收三类,分类类别和品种定义清楚,标识明确,投放定时、定点、定户。
第二,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全面实施分类,落实源头、中间过程、末端全过程分类处理,彻底扭转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的问题。
第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要软件、硬件并举。安装分类生活垃圾收集装置,特别是能够帮助识别分类是否正确以及投放主体和投放量的智能垃圾桶,使用分类垃圾运输车辆,投资建设垃圾焚烧厂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分类处理的标准和业务流程等软件如果重视不够,作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存在缺陷,将严重抵消硬件系统的处理效果。培养专业的收集分类人员也是软件极为重要的工作。在每一个站点对回收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做好“二次”分类识别工作,把好“回收——处理”的第一环节。
三、循序渐进,有序推进
我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遵循国家统一部署,结合市情,循序渐进,有序推进。 第一,确定强制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和空间范围。建议将主体按照国家要求确定为公共机构,包括党政机关,学校、科研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以及相关企业,包括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结合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市情,建议空间范围定在西咸新区、陕西自由贸易区(试点)西安片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等重要窗口和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新建区,除此之外,考虑西安古都形象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将西安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