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占到贵屿GDP的90%以上,超过10万人口从事该行业。
据张晓真估算,仅以废旧手机一项废旧电子产品为例,目前贵屿每月处理量约为1000多万台,一年下来有一亿两千万部,合计约10000-20000吨。以每吨废旧手机含有200g黄金计算,每年可以提炼2-4吨黄金,价值在10亿人民币左右。
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有村民说,在拆解电子垃圾的鼎盛时期,炼金大户可以日进黄金十几公斤,周边的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金店和珠宝行的黄金多数源于此。巨大的黄金产量,当地人甚至号称贵屿可以左右国际金价。超过5000家电子和塑料拆解户,上10万的从业者,用最原始的方式,实现他们的发财梦。
用最原始的“洗金”、“烧板”进行提炼
近十几年来,国内电子产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也带动了电子垃圾的存量。进口垃圾价格优势不再,并且要冒着极大的法律和政策风险,这使得近年来在贵屿拆解的电子垃圾,原材料转以国内为主。
但贵屿拆解废旧电子垃圾沿用的却依然是最传统的方法。
大量运送至此的电子设备,被人工拆分出铁、铜、塑料、电路板等部分,然后用碳火炉烤熔出电路板上的零件。如果有黄金等贵重金属,就用硫酸“洗金”,如果是提炼铜,用的则是“烧板”。
其中“洗金”的方法带有明显的贵屿特色:用混合硫酸、盐酸等化学试剂制成“王水”,将含贵重金属的电子废品进行“烧洗”,当地称之为“下高炉”。“下高炉”后,铜铁分离,再以硝酸溶解烧洗物,后经土法工序,便可得到黄金。其中“王水”配置比例、土法提炼工序,绝不外传。
据知情人透露,家庭作坊式的粗放提炼,存在一定的流失率,提纯度只有90%左右,无法达到正规工厂提炼的97-98%,但这并不影响该地的拆解行业发展。入行多年的张晓真告诉记者,据他了解,贵屿作坊式的生产,投入成本在500-1000万,正常经营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回本。成本低,回报率高,成为赚快钱的捷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