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好落实,效果好考核,这样可解决在居民中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时执行难等问题。“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起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相对来说可操作性更高些。”
居民
建立“绿色账户” 可兑换积分奖励
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等8城市被确定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但这么多年过去,分类似乎并没有大的进展。
江苏省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何晟说,生活垃圾分类,就要改变居民的习惯,要么有正面引导,要么有强制的惩罚。除广州、南京等少数城市外,目前很少有城市对居民不分类进行处罚的法规。即使有法规,分类涉及每个家庭,居民普遍有“法不责众”心理,实际处罚方面也面临取证难、执行难等问题。
为此,《方案》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具体到城市居民而言,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鼓励居民和社区对“干垃圾”深入分类,将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收运和处置。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采取定时定点分类收运方式,引导居民将分类后的垃圾直接投入收运车辆,逐步减少固定垃圾桶。
环保企业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收集和处理
《方案》在“强制分类要求”里提出,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其中,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再选择确定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强制分类的类别。
有害垃圾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废杀虫剂、废胶片等。以前关于废电池、废荧光灯管等是否该纳入危险废弃物存在种种争议。根据《方案》,这些都将纳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