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十二五”规划纲要则进一步明确,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自2006年启动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涵盖回收、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再生资源回收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前景可观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
再生资源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废弃商品有效、及时地回收,才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可以说,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成败。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废塑料的回收率仅为24%,而每回收利用1吨废塑料,就可获得0.85吨塑料原料,相当于节约3吨石油;对废铝的回收利用,我国只能达到7次至10次循环,而日本可达21次循环。
我国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后发优势。以家电业为例,我国目前的家电产品保有量巨大,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就分别达3.5亿台、1.3亿台和1.7亿台。近年来,我国每年至少有1500万台家电、500万台电脑和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相当于一座蕴藏量大、品位高的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