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货、过秤、给钱……李大哥骑着电三轮离开了。“干了10多年了,一年不如一年。”李大哥无奈地摇着头。昨天,记者在四合路一家废品回收点看到李大哥时,他已经走了一上午,就收上来点儿纸壳子和饮料瓶子,卖了17块钱。
往年正月十五过后,是废品回收者忙碌的时候,而最近两年,情况却不是很乐观,废品回收市场显得格外冷清。记者走访发现,今年很多废品回站点回收量下降非常明显,主要原因是市民对有礼盒包装的年货购买总量下降,
废品价格低,致使废品收购者积极性降低,行业遇冷。
“以前各种礼品礼盒是走亲访友的‘标配’,所以春节过后,礼品盒、饮料罐等等是废品回收的大头。”在西华园里收废品的一位大姐介绍,可今年显得更为“惨淡”。礼品盒按纸壳子价收,2毛钱一斤,各种饮料瓶也已经从“论个”卖改成了“论斤”收。“往年礼品包装盒的回收就占到了废品回收的很大比例,而今年却不是这种情况,礼盒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多半。”李大哥说。
“院儿里总也看不着收破烂的,咋回事呢?”家住教委住宅的张阿姨有点儿想不明白。记者发现,与张阿姨有着同样期盼的市民还真不少。不过,推着三轮车收废品的人的确少了,有时一上午也看不到一个。记者在四合路另一家
废品收购站询问得知,由于废品价格低、量少,向他们这里送废品的人也少了很多,这也是为啥小区里看不到收破烂的原因。“低廉的回收价格是一方面,回收量的下降进一步压低了他们的利润空间。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家里装修也越来越好,再加上
废品回收价格越来越低了,人们根本不攒废品了,而是下楼顺手扔垃圾点儿了。”
“攒了几个月的矿泉水瓶子和牛奶、啤酒包装盒,一共才卖了6 块钱。卖一次根本换不了几个钱,在家里堆着还占地方,所以干脆随手扔掉算了。”市民孙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