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废品产业多年来一直很火。曾有人说:“只要你或明或暗地在某镇承包一个区域的废品收购权,年入过亿元并不是传说;就算只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只要吃定一个中等规模工厂,一年赚百八十万,也不费力。”
也正是因为暴利,近年来,围绕着废品回收市场,东莞一次次上演圈占地盘的暴力争夺,其中不乏官商勾结、强买强卖、暴力斗殴等丑行。据统计,2011年,东莞由此发生警情2000多宗。
其中,东莞市清溪镇废品回收行业的乱象曾多次被群众举报。对此,2012年的夏天,省纪委会同省公安厅、省检察院清扫了在该地涉嫌欺行霸市的一众恶霸,并揭开了当地官商勾结的黑幕。东莞市政法委原副书记高少鹏、时任清溪镇副镇长王润成、清溪镇供销社主任李锦文以及东莞市东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徐润包等多名官员和社会人员悉数被抓。目前,该案已被移交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继续侦查。
此案所暴露出的行业问题引起省有关部门及东莞市的高度重视。为终结废品乱象,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宣布从今年起,东莞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全面向社会开放,打破片区垄断,买卖自由,铲除“抢占地盘”的制度土壤。
乱象垄断清溪镇回收废品权
东莞的废品回收行业曾经历过几个时代。2000年以来,这一行业进入地方“招投标”时代,部分镇区可以拍卖自己辖区内的废品经营权,收入归镇财政。2004年,东莞曾试图改变这一政策,市政府明确规定供销社为行业监管部门。但此后,镇区政府仍参与到经营领域,收取承包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这个背景下,不少非法商人与政府官员勾结,“列土分疆”,以垄断一个区域的废品回收交易为目标,“逐鹿中原”。为了抢占和维护地盘,2004年以来,东莞市清溪镇、南城区、万江镇、洪梅镇、中堂镇等地经常发生不法人员以暴力手段阻止、拦截无牌或跨区收购废品人员收购废品的事件。
清溪镇是其中一个较乱的区域。2006年,曾在虎门保税区内倒卖商品、赚取差价的商贩徐润包在东莞市政法委原副书记高少鹏的“指导”下,与时任清溪镇副镇长王润成、清溪镇供销社主任李锦文结成官商联盟,垄断了清溪镇的废品回收产业。2011年,他们还成立了有官方背景的组织——东莞市东供清溪再生资源交易中心,统治着自己的“帝国”。
以官商结盟为基础,以暴力护区为手段,3人借助垄断攫取着超额利润。利用清溪供销社旗下的28张“回收牌照”,徐润包、黄某某分别垄断了该镇西区和南区废品回收,东区和中心区则归李锦文所有。每个区再被划成若干个下属管理区,转包给废品经营者及不法团伙垄断经营,按区每年收取几百万不等的保护费或转包费。在李锦文“辖区”,即使蹬三轮车的普通‘收买佬’,每年也要向他们交2至5万不等的管理费,不交者将被逼搬走。
更牛的当属徐润包。清溪镇流传着有关他的一句话:“没有他们下发的牌照来收东西,就是偷!”他们甚至组织起自己的“执法队伍”——组织社会闲散人员非法成立了“保安队”,主要工作就是恐吓企业和竞争对手。
在这片“乌云”之下,所有清溪镇的废品只能卖给供销社旗下的收购站。若有外人敢在他们的“天下”回收废品,无论合法与否,他们都会指使手下拦车、砸车、打人。而区域内的企业也不能自主选择将废品卖给谁,违规者必被恐吓,甚至被打。
经查,类似殴打企业主强买强卖的犯罪事实不胜枚举,还曾发生过记者采访被殴打并被非法拘禁、工厂生产原料被迫当废料卖等荒唐事件,波及内企、外企等辖区内企业。
黑幕利益勾结缔造“黑色帝国”
谁给了他们“天下”,谁为他们撑起了“保护伞”,以致这一势力盘踞此地多年?缔造这一“黑色帝国”的正是不法官商的利益网络,而其物质基础正是废品收购行业的暴利。
从事倒买倒卖小生意的徐润包正是通过与高少鹏、李锦文、王润成的利益捆绑,辅之以刘美强、欧锦华、石秋加等爪牙,来垄断此地废品收购生意的。
可以说,是徐润包的“大靠山”高少鹏促成了他与李锦文的“结盟”。而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