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从2012年10月1日起,我国将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而2008年由国家启动“绿色照明”工程以及之后实施的“"光明行"公益工程”向边远山区捐献的数亿只老旧节能灯正进入集中报废期,且未来每年消费量将超过10亿只。专家称,首批上市的节能灯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1只普通节能灯的含汞量约0.5毫克,渗入地下后可造成180吨水变成“毒水”无法饮用。一旦节能灯管破损或废弃后处理不当,这些有害元素及物质很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目前《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已将废旧节能灯管包括其中,废旧节能灯被专家称为仅次于废电池的第二大生活垃圾“汞污染源”。但是,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性、标准化的节能灯回收体系和制度。
形势非常危急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谢极介绍,中国是照明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节能灯、白炽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去年白炽灯产量和国内销量分别为38.5亿只和10.7亿只。同时,我国节能灯总产量为42.6亿只,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
但是,记者在超市和小区随机调查的数十位市民中,95%都告诉记者,如果节能灯坏了,就直接扔掉。虽然也有部分市民告诉记者,他们知道节能灯含有汞,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来回收,最后也只好扔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管理系主任靳敏说,推广节能灯实现了节能减排,但“用起来很节能、收回去没渠道”已成当今电子废弃物突出问题之一。
记者在一份飞利浦5W电子节能灯说明书上看到,该款节能灯含有铅、汞、镉以及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六种有害元素及物质,分别分布于节能灯的毛管、灯头、镇流器3个部件中。按照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有的螺旋形电子节能灯毛管中的铅、汞,镇流器中的铅,塑料件中的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超标;而有的节能灯则在毛管、灯头、镇流器全部铅超标,毛管中汞超标。
一位环保学者介绍说,低剂量汞毒性对人体不同器官体系的危害,包括可造成成人肌力降低、疲劳感增加、后代畸形等;对儿童、婴幼儿可造成语言和记忆能力短缺、注意力不集中、自闭症、行走能力延迟等。而铅一旦进入人体,会阻碍血液的合成,导致贫血、头痛和肢体酸痛等,侵入大脑神经组织后还可能造成小孩的发育迟缓、多动症、智力低下等病症。
企业无积极性
记者在北京、湖南等地走访发现,无论是超市还是废品回收站,废旧节能灯“白给也不要”。北京一家灯饰店老板说,曾有企业搞公益回收,却被人认为要把节能灯收去翻新再卖。另外,节能灯回收箱要垫海绵,运输得小心翼翼,搞回收纯粹“赔本儿赚吆喝”!一家照明企业业务经理说,在中部一些大城市社区开展的公益活动,往往半天也收不回几只节能灯,而垃圾桶、垃圾站里混在杂物中的废旧节能灯却时常可见,被当成普通生活垃圾被送填埋场或焚烧处理。
据记者了解,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拥有一套年处理废旧节能灯1700吨进口装置,在国内非常罕见。在这类处理线上,佩戴防护装备工作人员把废旧节能灯送进处理设备后,经粉碎、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