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东莞的废品产业多年来一直很火。曾有人说:“只要你或明或暗地在某镇承包一个区域的废品收购权,年入过亿元并不是传说;就算只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只要吃定一个中等规模工厂,一年赚百八十万,也不费力。”
也正是因为暴利,近年来,围绕着废品回收市场,东莞一次次上演圈占地盘的暴力争夺,其中不乏官商勾结、强买强卖、暴力斗殴等丑行。据统计,2011年,东莞由此发生警情2000多宗。
其中,东莞市清溪镇废品回收行业的乱象曾多次被群众举报。对此,2012年的夏天,省纪委会同省公安厅、省检察院清扫了在该地涉嫌欺行霸市的一众恶霸,并揭开了当地官商勾结的黑幕。东莞市政法委原副书记高少鹏、时任清溪镇副镇长王润成、清溪镇供销社主任李锦文以及东莞市东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徐润包等多名官员和社会人员悉数被抓。目前,该案已被移交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继续侦查。
此案所暴露出的行业问题引起省有关部门及东莞市的高度重视。为终结废品乱象,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宣布从今年起,东莞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全面向社会开放,打破片区垄断,买卖自由,铲除“抢占地盘”的制度土壤。
乱象垄断清溪镇回收废品权
东莞的废品回收行业曾经历过几个时代。2000年以来,这一行业进入地方“招投标”时代,部分镇区可以拍卖自己辖区内的废品经营权,收入归镇财政。2004年,东莞曾试图改变这一政策,市政府明确规定供销社为行业监管部门。但此后,镇区政府仍参与到经营领域,收取承包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这个背景下,不少非法商人与政府官员勾结,“列土分疆”,以垄断一个区域的废品回收交易为目标,“逐鹿中原”。为了抢占和维护地盘,2004年以来,东莞市清溪镇、南城区、万江镇、洪梅镇、中堂镇等地经常发生不法人员以暴力手段阻止、拦截无牌或跨区收购废品人员收购废品的事件。
清溪镇是其中一个较乱的区域。2006年,曾在虎门保税区内倒卖商品、赚取差价的商贩徐润包在东莞市政法委原副书记高少鹏的“指导”下,与时任清溪镇副镇长王润成、清溪镇供销社主任李锦文结成官商联盟,垄断了清溪镇的废品回收产业。2011年,他们还成立了有官方背景的组织——东莞市东供清溪再生资源交易中心,统治着自己的“帝国”。
以官商结盟为基础,以暴力护区为手段,3人借助垄断攫取着超额利润。利用清溪供销社旗下的28张“回收牌照”,徐润包、黄某某分别垄断了该镇西区和南区废品回收,东区和中心区则归李锦文所有。每个区再被划成若干个下属管理区,转包给废品经营者及不法团伙垄断经营,按区每年收取几百万不等的保护费或转包费。在李锦文“辖区”,即使蹬三轮车的普通‘收买佬’,每年也要向他们交2至5万不等的管理费,不交者将被逼搬走。
更牛的当属徐润包。清溪镇流传着有关他的一句话:“没有他们下发的牌照来收东西,就是偷!”他们甚至组织起自己的“执法队伍”——组织社会闲散人员非法成立了“保安队”,主要工作就是恐吓企业和竞争对手。
在这片“乌云”之下,所有清溪镇的废品只能卖给供销社旗下的收购站。若有外人敢在他们的“天下”回收废品,无论合法与否,他们都会指使手下拦车、砸车、打人。而区域内的企业也不能自主选择将废品卖给谁,违规者必被恐吓,甚至被打。
经查,类似殴打企业主强买强卖的犯罪事实不胜枚举,还曾发生过记者采访被殴打并被非法拘禁、工厂生产原料被迫当废料卖等荒唐事件,波及内企、外企等辖区内企业。
黑幕利益勾结缔造“黑色帝国”
谁给了他们“天下”,谁为他们撑起了“保护伞”,以致这一势力盘踞此地多年?缔造这一“黑色帝国”的正是不法官商的利益网络,而其物质基础正是废品收购行业的暴利。
从事倒买倒卖小生意的徐润包正是通过与高少鹏、李锦文、王润成的利益捆绑,辅之以刘美强、欧锦华、石秋加等爪牙,来垄断此地废品收购生意的。
可以说,是徐润包的“大靠山”高少鹏促成了他与李锦文的“结盟”。而李锦文则成了徐润包涉足废品回收市场的“导师”。李锦文从事此行业的时间比徐更早更长,而且早在2003年至2006年间,他就行贿分管废品收购行业的清溪镇副镇长王润成600万元,获得了全镇废品回收业务承包权。当然,在高少鹏的“关照”下,徐润包“成长”得也很快,最终与李锦文分区而治。
经查,高少鹏在任东莞市政法委副书记期间及退休后,涉嫌利用职务便利及影响,通过向相关人员打招呼,帮助徐润包承包了清溪镇、洪梅镇等地的废品回收业务。为表示感谢,徐按月送给高少鹏“好处费”,加之为其代付购车款及车辆保险费等方式,共计送给高少鹏钱物折合425万元。
除了这把大“保护伞”,对于各把小“保护伞”,徐润包也会细心“孝敬”。比如,每逢中秋,春节,徐润包都会通过清溪镇交易中心副经理刘美强,打点对废品回收站有管辖权的派出所相关人员。作为“回报”,派出所对因收购废品发生的案件相应做降格处理。为了维护废品市场的垄断,方便公权力协调处理因此引发的纠纷,徐润包让镇政府废品行业管理办公室直接设在自己的公司里,办公室“工作经费”由李锦文等共同提供。
在处理与李锦文的关系方面,徐润包十分慎重,从不出头。比如,尽管徐润包是清溪交易中心实际控制人,同时也是上级公司——东供公司的总经理,但在清溪交易中心,徐润包职务比李锦文要低。因为,他要依靠作为清溪镇供销社主任的李锦文为其垄断市场、获得超越市场的权力做庇护。
当这一不法的官商利益网络形成之后,他们便开始张牙舞爪、大捞特捞。
2012年7月26日,省纪委和省公安厅同时行动,将李锦文、徐润包等重要人员抓捕归案,之后又顺利突破了高少鹏、王润成和徐润包等关键人物。
废品回收向社会全面开放
改革
为终结废品回收乱象,让该行业告别涉黑涉恶的丑名,东莞市决定在废品回收的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2012年底,一份名为《东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办法》着力解决的是滋生徐润包们犯罪的“区域垄断”体制。
《办法》明确规定坚持市场开放。“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可依法在东莞自主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各镇街(园区)、村(社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划定经营地域范围,不得违法侵害产废企业及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交易自主权,不得收取任何管理费,保障企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双向自由选择权。”同时,明确规定坚持公平竞争。明确提出“三个放开”(放开准入、放开交易、放开定价)、“四条红线”(对于治安、税收、环保、用地等的明确要求)。
对于这一《办法》的出台,不少接受采访的废品回收企业的经营人员表示大力支持,认为这将有助于让东莞的废品回收行业真正远离黑恶势力的介入。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家对于《办法》中提出的“支持市供销社牵头,投建和经营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重点发展处理中心的做法表示担忧,担心这会造成一种新的垄断。
东莞市供销合作联社主任彭日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将以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为桥梁,引进大的批发商和终端用户,在东莞交易、开票和缴税。对于企业的担忧,他说,废品在交易中心交易不会造成另外一种垄断:一是没有强迫交易,企业把废品放在交易中心,跟甲乙丙丁任何一个交易都可以,而且价格可以协商;二是交易方式多样化,可以拍卖,可以举牌,也可以通过再生资源中心的网站进行网上交易。
清溪镇因争夺废品回收权而引发的暴力事件没有了滋生的土壤,治安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记者通过多位业内人士获悉,东莞废品回收行业曾经的乱象其实是全国很多地区的一个缩影,不少地区目前依然实行着“可以拍卖自己辖区内废品经营权”的政策。让人担忧的是,当不受约束的权力进入到了这个充满暴利的市场,一个个的清溪镇便可能会成为不法官商勾结、狂欢、敛财的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