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辆三轮自行车,吆喝着穿梭在大街小巷,开价一人一个样,如此常见的废品回收模式,在厦门快要过时了。
取代它的,将是市民的家门口有统一的废品站,着统一制服、开着统一车辆的回收业者上门服务,全市收购一口价,废品“接力”似的变废为宝。
昨日,记者获悉,由厦门市商务局制定的《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下简称 《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未来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颇具“厦门特色”。
据悉,再生资源回收潜力巨大 (去年总值约为8亿元),但规范化回收网点还不够完善,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现象还比较严重等,促成了《规划》的出台。
根据《规划》,未来厦门的回收体系,将呈递进式的层级回收管理:按照厦门市的人口数量及结构,到2013年,改造建设260个回收站点(含机动回收站点)、27个中转分拣加工中心、2个大型集散交易市场、1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基地等。
其中,与市民最为密切的,则是废品回收站的统一建设。
根据《规划》,每万人设置1个回收站(点),每个社区应至少设置1个再生资源回收点。在老社区,回收站(点)的营业面积不应低于10平方米,建筑设计及装饰装修要与社区环境相符,要突出绿色环保主题;在新建小区,应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列入设区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建筑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社区回收站(点)至中转站至再生资源集散市场间运输应为封闭式运输设备。
在260个回收点中,思明区改造建设80个以上、湖里区改造建设50个以上、集美区改造建设40个以上、海沧区改造建设20个以上、同安区改造建设39个以上、翔安区改造建设29个以上,全市社区覆盖率将远超80%。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将以清理整顿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为契机,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力求“七统一、一规范”: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和经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