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废品回收网 > 上海 > 商情资讯 > 废品创业

废品老人在沪二十年赚一百多万,买了两套房

更新日期:2024-04-20T17:04:05 | 人感兴趣
    骑着电动三轮车的老郑,穿着一身旧衣服,边摇铃铛,边吆喝,看起来和普通收废品大爷并无区别。在废品回收行业,五十九岁的年纪不算大,但这份工作老郑干了近二十年,是名副其实的“老人”。

    在老郑看来,收废品是一门大学问,除了能吃苦,不怕脏,更重要的是脑子要灵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得聪明点才能挣到钱。沪漂二十年来,靠着收废品,老郑不仅养活了一双儿女,供女儿读了大学,帮儿子娶上媳妇,还在河南农村老家盖了房子,在县城买了两套房,老郑说:“知足了”。

    老郑最早来上海是一九九五年。乘着改革的东风,头脑灵活的老郑便从河南老家来到上海卖炒花生,推着小板车在上海农村走街串巷的叫卖。

    之所以选择卖炒花生,老郑自有道理。当时老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花生,不仅量大,而且价格也便宜,他挨家挨户把花生收购了运到上海,解决了货源的问题。

    在上海,老郑和老婆租了一间民房,两人分工合作,老郑负责推着小车到松江的村里叫卖,老婆则负责炒花生,据老郑回忆:用大油桶做的炒锅,每天要炒两大锅。

    那会炒花生一斤卖四五毛,生意好时,一天能卖两百斤,赚二三十块钱,扣除吃喝拉撒睡的生活成本,一天也能攒二十块。这与在老家种地相比,强太多了,来上海之前,老郑辛辛苦苦的种一年地,也就赚一千多,合计下来,每天收入也就五块钱。

    当然,现在看来二十块钱并不多,只够买一份沙县豪华套餐饭,但那时的钱“厚”,猪肉一斤才两块多钱,老郑吃一顿快餐只花一块钱。按老郑的赚钱速度,他一年攒五千应该不成问题,坚持干两年就能成为万元户了。

    可惜,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一日,老郑像往常一样推着小货车叫卖,货还没卖出多少,便被几个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叫住了。老郑以为他们要买花生,笑呵呵的招呼对方。但对方并没有理会,出示证件之后,盘问了老郑一番。

    老郑这时才明白,他们是政府工作人员,而且自己贩卖花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政府规定。之后,工作人员把老郑连同货物一起带走。经过一番教育,外加一百罚款,才把老郑放走。临走前,老郑想要回小推车和货物,但并没有成功。

    老郑这才意识到自己贩卖炒花生属于“违法”行为。回家的路上,老郑很沮丧,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做了“违法”的事,他把这一切归咎于运气,是运气不好才被抓的。

    一百的罚款让老郑心疼不已,但最让老郑心疼的,是“做案工具”和被没收的一车货物。两百斤左右的花生、一个小推车,值两百块钱,外加一百块钱的罚款,老郑半个月就白忙活了。

    因为在上海贩卖炒花生的收入比在老家种地的收入高,即使除去“运气不好”被抓而遭受的“损失”,收入仍然客观。所以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老郑第二天便又重新搞了辆小推车,继续卖炒花生,而且,为了弥补被抓而产生的损失,他干得更加卖力。

    老郑心里明白,在老家种地,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忙活,顶多也就吃个饱饭,不如上海干几个月赚的多,因此不管多难他都不会放弃。再说了,出来要是不混出点样子来,过年回家也没脸。

    那时的老郑就像老鼠一样,最怕的是“政府”这只猫。在老郑眼里,只要是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不管是警察、市场监督执法人员,并没有啥区别,都叫“政府”。回想起第一次被“政府”抓走时的场景,老郑觉得自己特傻,守着一车货不懂得跑,最后连人和货都被带走了。

    后来,老郑学聪明了,为了减少损失,把原来一整车的炒花生变成了半车,这样一来,碰到“政府”的抓捕行动,他就不再傻傻的守着货,能躲就躲,躲不掉干脆货扔掉小推车,跑为上策。

    02

    时间一转眼来到一九九八年,这一年,马化腾正式成立腾讯公司,刘强东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创业和下海经商成为潮流。而此时的老郑,也在谋划着一件大事。

    在上海松江卖了三年炒花生,老郑攒了一万多块钱。九十年代的万元户,在上海都算得上“中产”了,在村里自然是独一户。亲戚朋友们知道老郑在外

[1] [2] [3]

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买卖废品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反馈 | 公告列表 | 人才招募 |
Powered By 中国废品回收网 废品回收价格行情 废品站
www.zgfeipin.cn 百度XML 蜀ICP备19024808号-6